平日早晨總是由老柯協助換裝的Curt,也許是沒睡飽的關係,早晨鬧著脾氣指定媽媽。早晨,要準備三個人的早餐與水果,還得整理自己的儀容,總是特別忙碌。偶爾還忙得過來時,我會當小傢伙的要求是種撒嬌滿足他;忙不過來的時候,通常我會告訴他無法滿足他要求的原因請他理解。
然而,這天卻不是這麼的順利,Curt在起床後陸陸續續鬧了幾次脾氣後堅持要我進房將他抱出房門。假日後的第一個早晨,手忙腳亂的我耐著性子告訴他今天媽媽比較忙,請他自己走出來。拗不過我的堅持,這孩子戲劇性的自己邊走出房門邊大哭的要我穿他穿襪與鞋。我再次提醒他我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尚未結束,讓爸爸幫他穿。此話一出,這孩子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哭跪在地。在我嘗試與他協商失敗又屢次勸告聽後,我的火氣也快速竄升中地下了最後通牒,「如果還是這樣不講道理也不願意溝通,那麼媽媽就尊重你的意願,今天就光著腳丫子去學校」。這句話似乎在他內心的小劇場裡帶來了一場晴天霹靂的風暴,整個乾脆黏在地上,即便我已經把大門打開準備出門了,他依舊怎麼拉都拉不動。
現下的情況阻絕了我妥協的任何可能性,因為這背離了我平日所給予的原則。
1. 男生,絕對有哭的權利。但是,哭,只是情緒的發洩,並且,哭,不能解決事情。
情緒發洩完,必須冷靜設法進行有效的溝通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2. 另外,就是選擇與負責。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但是在做選擇後,必須要有負責的義務。換句話說,要勇於承擔選擇所帶來的結果,不論是好是壞。
於是,我轉身對老柯示意表示我不可能妥協,請他直接把孩子扛出大門口。老柯也很有默契地在將Curt扛出大門口後又將他放回了地板上。接下來小傢伙歇斯底里地大哭是意料中的事,他光著腳丫一路從電梯口跳進電梯裡,再從電梯裡跳到停車場,最後整個人又再次哭跪在我的車旁堅持不肯上車。老柯將Curt安置在安全座椅後,我請他盡快離開現場。坐上車後,很顯然他還是不打算停止哭泣,深了口氣,我再次確認這孩子溝通的意願「很快就到學校了,你有沒有想要跟媽媽談談? 媽媽跟說過,你是絕對可以哭的,可是哭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哭只能發洩你的情緒,哭完後問題還是在,所以要溝通、要討論;媽媽不是你,你一直哭,甚麼話都不說,我沒有辦法知道你在想甚麼,自然也沒辦法解決你的問題。」
大概受到震撼教育,他哭著說「鞋~~我要穿鞋~我要穿鞋~我要穿鞋!」終於,他肯開口說話了。我試著再問他「OK!媽媽知道你想穿鞋,那請你告訴我,誰穿?你自己穿嗎?」。果然,這孩子還是沒放棄要我穿鞋的堅持,大喊著「媽媽穿~」,這樣的對話重複了2~3次。雖不理想,但對我而言,溝通總算有點進展。抓住機會,我接著告訴他「那你覺得媽媽現在正在開車,應該怎麼幫你穿?如果你不想光著腳丫子,是不是剛剛在家裡媽媽在忙就應該讓爸爸幫你穿?」。這次,Curt已沉默回應了我,我知道他懂了,只是個性硬如老柯與我,他始終不願意承認錯誤。我沒有立即再追問要他回答,希望他能冷靜一下。
其實,在跟Curt溝通的同時,我也正在思考應該做到甚麼樣的程度。因為一方面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方面,我卻也不希望這個小問題在他小小的心靈上造成任何不當的傷害。所以,我決定讓剛剛最後我提出的那個問題成為彼此間的台階。希望小傢伙能夠懂得這個台階。當然,他不懂,一開始到學校他還是堅持不正面回答我的問題而選擇沉默以對。「如果你不想光著腳丫子,是不是剛剛在家裡媽媽在忙就應該讓爸爸幫你穿?」這個問題,直到我問了第三次,Curt才點點頭。最後,我還是幫他穿上了襪子與鞋子。畢竟,我的懲罰不是讓你痛,而是讓你知錯。
舉個例來說,參與客戶的negotiation,當把價格遞交出去傳回來的結果不如預期時,應該要有的action應該是檢討整個過程和邏輯,痛定思痛,下次再來過;當然,也可以每次都耍賴、硬ㄠ客戶再給一次機會,不過,也許有一天,客戶不願意給了,那該怎麼辦?而,溝通,是我認為在民主社會之下每個人都必備且必須要有的能力。Curt 近期進入用發脾氣或如同猛獸般怒吼一聲以表達他的憤怒欲取得他的訴求,當我發現這種狀況時,我會給予兩次的勸告,如果他還是無法冷靜,我會告訴他這樣是不會有任何好的結果的,請他冷靜之後再找我溝通,然後以冷處理方式離開現場直到他能夠好好地跟我談談。
也許,Curt只是個三歲的孩子,但是,我認為負責與溝通是一種態度與習慣,是可以從小開始養成的。